魏晉詩
 

 

三曹
陶潛

 

請在文學史書籍上找出下列問題

.漢魏詩歌在思想、題材與表達方面有甚麼特色?答案

.曹操、曹丕、曹植的詩歌各有甚麼特色?

    曹操    曹丕    曹植

.陶淵明的詩歌有甚麼特色?

      

 

 

 

 

 

 

 

 

 

 

 

 

 

 

                                                                                               

 

 

  東漢末年,州牧割據,戰事連年,詩歌多生離死別曹氏父子文采風流,寫出不少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使詩歌創作進入一個劃時代的里程。他們直接繼承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寫出許多動人的詩篇,或描繪動亂時代人民困苦的生活,或表現他們積極進取,要建功立業,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或勾畫宴饗賓客,禮賢下士的胸懷,形成了詩歌創作「彬彬之盛」。語言精練質樸而富有文采,劉勰《文心雕龍.時序》評當時的風格是:「志深而筆長」,「慷慨而多氣」。

  當時有不少文人也受到感染,詩歌慷慨悲涼,因此稱為「建安風骨」,而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便稱為「建安七子」

                                                                             返回頁首

 

 

 

 

 

 

 

 

 

 

 

 

 

 

 

 

 

 

 

 

  曹丕,字子桓,曹操次子,因兄早死,建安二十二年立為太子,繼承曹操的丞相和魏王爵位,不久篡漢自立,為魏文帝
  曹丕在位七年,他的政治才能不及曹操,但採取無為而治,國家尚算平穩。文學方面,他也不及曹植般深沈,影響比不上他;但他重視文學,在《典論.論文》中,他認為:「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他寫過許多辭賦、詩歌及散文,現存的詩歌,完整的約有四十首,或全或缺的詞賦約有三十篇。此外,他和文士們結成詩朋酒侶,《與吳質書》中,他說「出則連輿,止則接席,……酒酣耳熱,仰而賦詩。」,令建安文學得以發展。

  他的詩取材於「閭里小事」,偏重抒情,描寫男女愛情和遊子思婦題材的作品較多;句式變化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無所不有;語言通俗明快,富民歌風味。如《清河作》、《代劉勳出妻王氏作》、《清阿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和《雜詩》等,都是模仿民歌的詩篇。

  《燕歌行》是他的代表作。詩人用細膩而委婉的筆法,刻劃秋夜思婦相思之情,聲調鏗鏘,語言清麗,也開七言詩的先河。

                                                                             返回頁首

 

 

 

 

 

 

 

 

 

 

 

 

 

 

 

 

 

 

 

 

 

 

 

  曹操是出色的政治家與軍事家,但文學修養也不遑多讓。《文心雕龍.時序》說:「魏武以相王之尊雅愛詩章。」他招攬文人,鼓勵詩文創作,又以自己的雄才大略和政治遠見寫詩,反映亂離現實,慷慨悲壯,具有「建安風骨」,為「建安文學」奠定了基礎。
  他繼承了樂府民歌「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傳統,用樂府舊調舊題寫新內容,把當時動亂的政治現實和人民的苦難形象深刻地反映出來,因而鍾嶸稱為「漢末實錄」和「詩史」。如《苦寒行》寫作者帶軍隊征伐高幹,途經太行山,行役生活的苦況。這是作者戰爭生活的真實寫照,讀來如歷其境,深切感人。《短歌行》和《龜雖壽》則表現了他統一大下的雄心和進取精神。這兩首是曹詩中的四言名篇,令四言詩自詩經以來,有新的局面《短歌行》中作者悲年事已高,壯志未酬,不禁憂從中來。詩人善融情入景,藉事表達自己統一天下的志向,以及為完成末竟的事業憤發的胸懷。

                                                                             返回頁首

 

 

 

 

 

 

 

 

 

 

 

 

 

 

 

 

 

 

 

 

 

 

 

        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封陳王,謚思,世稱陳思王。
  曹植是一個很有才氣的人,他從小就愛好文學,十多歲就能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他「少小好為文章」,長於文學,在兄弟中又表現得最有才能,所以曹操認為他「最可定大事」,曾幾次想立他為太子。但因為他「任性而行,不自彫勵,飲酒不節」(《三國志.陳思王植傳》),引起了曹操的不滿,結果立了曹丕為太子。

  曹植為曹丕猜忌。曹丕當了皇帝後,就不斷迫害他。殺了他信任的丁儀和丁翼,然後又借故貶了他的爵位,接著又不斷變換他的封地並對他嚴密監視,不許他參與朝廷政事,不許他與其他親王來往。黃初四年,任城王曹彰(曹植親哥哥)無故暴死後,曹植更加提心吊膽,朝不慮夕。
  曹丕死後,曹丕之子明帝曹叡即位,曹植不甘閑居上《求自試表》給明帝,要求出征,西滅「違命之蜀」,東滅「不臣之吳」反引起曹叡的猜忌,所遭的打擊迫害有增無已。最後他「汲汲無歡」,再活了四年,便憂憤而死,時四十一歲。

  曹植詩可分前後兩期或三期前期為文帝即位前後期為文帝即位後也有再細分文帝與明帝兩期

  前期得曹操寵信志氣高遠生活比較安定,多敘酣宴戲樂之事無悲傷之調時寓諷喻之意如《公宴》、《鬥雞》、《侍太子坐》、《箜篌引》。這時的作品,情調開朗而豪邁,但內容不如後期深刻。都是詩酒流連,志得意滿生活的留影。但也有少數幾篇,如《送應氏》、《名都篇》、《白馬篇》等,接觸了社會現實。最值得注意的是《送應氏》第一首,作者描寫了洛陽為董卓焚燒後的慘狀,描繪戰亂帶來的災難,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是建安詩的主要特色

  後期受文帝嫉害手足相殘故多言游仙孤妾逐婦之悲痛借物寄情如《美女篇》明帝時仍志不能伸,加上年紀漸,,故詩更悲切如《怨歌行》、《遠遊篇》等曹植詩歌表現不妥協態度,對理想的追求,壯志難酬的悲憤。詩歌即使以怨女思婦的為題材也是借夫婦的相棄寫君臣的相間,表白自己懷才不遇的心曲。《遊仙》的題材都不是真的寫對長生不老的追求,而是借言神仙寫自己不能振翅奮飛的痛苦心境。

  鍾嶸《詩品》中有一句這樣的評語:「骨氣奇高,詞采華茂」可概括他的風格

                                                                             返回頁首

 

 

 

 

 

 

 

 

 

 

 

 

 

 

 

 

 

 

 

 

 

  陶潛詩歌可分前後兩期,前期以濟世為志,詩歌常有激昂語氣;但因三次出仕,感到官場黑暗而歸隱,遂躬耕過活,生活困苦。自此寫田園詩篇,開創田園詩,也以田園詩名。其特色為:

1.以田園生活為題材,寫耕種情形,與鄰居的談話及遊憩;
2.語言沖淡自然;
3.情感真摯;
4.性情豁達;
5.有道家思想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