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體詩問題 漢魏詩特色 古詩十九首 曹操 曹丕
曹植 蔡琰 王粲 阮籍  

 

 

回主頁

 

 

 

 

 

 

 

 

 

 

 

 

 

 

 

 

古體詩問題

你對古詩認識有多少呢?

.古詩的體制有甚麼特點?(體制指字數、句數、章節、對仗、押韻、平仄的規則。)

.漢朝的古詩和樂府詩在題材與表達上有甚麼分別?

 

                                                                                                      返回頁首

 

 

 

 

 

 

 

 

 

 

 

 

漢魏詩特色

.曹操、曹丕、曹植的詩歌有甚麼特色?

.陶淵明的詩歌有甚麼特色?

.漢魏詩歌在思想、題材與表達方面有甚麼特色?

                                                                                                      返回頁首

 

 

 

 

 

 

 

 

 

 

 

 

 

 

        胡笳十八拍       蔡琰

第八拍:    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
  
        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
                我不負天兮,天何使我殊配儔?
  
     
我不負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
     製斯八拍擬俳優,何知曲成兮心轉愁。


第九拍:     天無涯兮地無邊,我愁兮亦復然。
              人生倏忽兮如白駒之過隙,
                    然不得歡樂兮當我之盛年!
              怨兮欲問天,天蒼蒼兮上無緣。
              舉頭仰望兮空雲煙,九拍懷情兮誰與傳?
 

琰,又名蔡文姬,是東漢文人蔡邕的女兒,父女同是博學能文,精音律,蔡邕後來當了董卓的中郎將,後因此而判死罪。文姬夫死無子,便回家住。後為亂兵捉去,嫁給南匈奴左賢王,生二兒子,在匈奴住了十二年。建安十二年曹操遣使以金璧贖回文姬,回漢後改嫁都尉董祀。文姬作《悲憤詩》。《胡笳十八拍》相傳為她的作品。

 

欣賞重點:這是《楚辭》的體裁。「兮」是感歎詞。楚辭的特色是鋪寫,對偶句多,感情濃烈。這篇詩呈現一位受命運擺佈的女子如何控訴天地,對生命充滿無奈。詩句感情澎湃,以天為說話對象,畫面闊大,反襯女子的渺小,但因此更見控訴的力量。

                                                                                                      返回頁首

 

 

 

 

 

 

 

 

 

 

 

 

 

 

 

 

 

 

古詩十九首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庭中有奇樹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韾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出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迴車駕言邁

迴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
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


          生年不滿百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
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欣賞重點:

                                                                                               返回頁首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到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注釋:
杜康:相傳杜康為始造酒人,這裡指酒。
青青子衿:出於《詩經.子衿》。青衿為周朝學子服飾。
悠悠我心 :  悠悠,思念貌。
呦呦鹿鳴:出於《小雅.鹿鳴》。為宴客詩,這裡喻招攬賢才。
越陌度阡:古諺:「越陌度阡,更為客主」,這裡言客人遠道而來。
存:省視。
契闊:契:投合;闊,疏遠;契闊:談心之義。
周公吐哺:《史記.魯周公世家》載周公曾自謂:「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起以 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

欣賞重點:曹操擅長四言詩。漢朝四言詩不同《詩經》中的四言詩,《詩經》的〈風〉是民歌,以重章疊句來反覆詠唱;漢時詩歌已轉為文人作品,因此不用這手法。但因為句短,給人典雅的感覺。曹操這詩反映東漢末年一般文人對人生苦短,功業無成的嘆息。但由於曹操野心大,欲取代漢室,因此語氣慷慨。這詩取景自然,呈現孤獨的畫面,並引用《小雅》詩篇表達求才若渴,最後以周公自喻,暗示無奪國之心。

                                                                                                 返回頁首

                                                                                      

 

 

 

 

 

 

 

 

 

 

 

 

 

 

                燕歌行           曹丕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注釋:
慊慊:空虛之感,心中不滿足的樣子。
煢煢:孤單的樣子。

欣賞重點:曹丕的文學成就也很高,風格卻與曹操迥異。這篇詩在文學史上為七言詩之始。全篇句句押韻,沒轉韻,所以也是「柏梁體」的詩。(相傳漢武帝元封三年與群臣賦七言詩,人各一句,須押韻。)這篇先寫景,即用了傳統「興」的手法。由秋景寫婦人思念遠遊的丈夫,傷心淚下,援琴低唱,是「賦」的手法。再由月色引到牛郎織女的神話,將二星相隔河漢比喻自己夫婦分隔,是「比」的手法。
        
文人以女性角度作詩,是很常見的事。這篇詩描述細膩,是很委婉的作品。

                                                                                                 返回頁首

                                                                                      

 

 

 

 

 

 

 

 

 

 

 

 

 

 

              名都篇                曹植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寶劍值千金,被服麗且鮮。
鬥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馳騁未能半,雙兔過我前。
攬弓捷鳴鏑,長驅上南山。左挽因右發,一縱兩禽連。
餘巧未及展,仰手接飛鳶。觀者咸稱善,眾工歸我妍。
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膾鯉臇胎蝦,寒鱉炙熊蹯。
鳴儔嘯匹侶,列坐竟長筵。連翩擊鞠壤,巧捷惟萬端。
白日西南馳,光景不可攀。雲散還城邑,清晨復來還。

擊鞠壤:古代遊戲。鞠,蹴鞠,踢毛球,玩時用杖擊球。壤用兩塊木片製成,
一頭寬闊,一頭尖銳,長一尺四寸,闊三寸。時將一塊放在三四十步以外的
地上,用另一塊扔過去,以擊中為勝。



欣賞重點:曹植文采風流,成就極高。年少時受父寵愛,後期失寵。曹丕即位後更受迫害,因此文學風格明顯分為前後期。這篇屬前期作品,多寫日常奢華豪邁的生活片斷。首四句寫洛陽少年器宇不凡,後十句描述與友射獵的情況。「觀者」兩句側面描繪少年矯健的身手令人歎為觀止。「歸來描述射獵後到平樂觀飲宴玩樂的情形。末四句格調突轉,見白日西下而聯想時間飛逝。

 

                   七哀詩        曹植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歎有餘哀。

借問歎者誰?言是蕩子妻。君行踰十年,孤妾常獨棲。

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沈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欣賞重點:

                                                                                               返回頁首